当前位置:

靖州,藏在山水间的“精神原乡”

靖州飞山景区夜景 陈俊名 摄 (4).jpg

靖州飞山景区夜景 。

民风和美 (1).jpg

民风和美。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超 通讯员 邓交红 陈俊名 钦苏芬 怀化报道

在湘西南的苍翠群山中,藏着一座“懂你如家”的小城——靖州。这里山灵水秀,物华天宝,更以“杨梅之乡”“茯苓之乡”“楠竹之乡”“歌鼟之乡”的美誉,编织出一幅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画卷。走进靖州,仿佛踏入一个既熟悉又新奇的故乡,每一处风景、每一缕味道、每一段旋律,都在轻声诉说:懂你所需,待你如归。

杨梅采摘 (6).jpg

杨梅采摘。

微信图片_20251112154648_73_1804.jpg

靖州杨梅。

盛夏的靖州,是被杨梅染红的。万亩杨梅园里,乌紫晶莹的果实压弯枝头,摘一颗入口,酸甜的汁水瞬间唤醒味蕾。作为“中国杨梅之乡”,靖州杨梅栽培历史逾千年,独特的富硒土壤孕育出“木洞杨梅”的绝佳风味。每年六月,杨梅节吸引八方来客,人们挎篮采摘,畅饮杨梅酒,在果香中找回童年的简单快乐。若问乡愁何味?靖州人会笑着指向那片红霞满山的杨梅林。

茯苓片.jpg

茯苓片。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现代化” (5).jpg

茯苓加工贸易中心。

靖州茯苓,自古被誉为“中药白银”。得益于温和湿润的气候和松林资源,这里出产的茯苓质地坚实、药效卓著,年产量占全国半壁江山。漫步茯苓交易市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木清香,农户们熟练地分拣着“茯苓蛋”,客商往来不绝。如今,茯苓饼干、茯苓糕等深加工产品,更让这味古老药材“飞入寻常百姓家”。靖州人常说:“茯苓养身,山水养心。”在这片土地上,健康与自然从来密不可分。

3.山 竹海云涛 彭泽良摄.jpg

竹海云涛 彭泽良摄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靖州的楠竹,将郑板桥的诗意化为现实。30万亩楠竹基地如绿色海洋,竹影婆娑,风过成涛。智慧的靖州人将竹子化作家具、工艺品,甚至全竹宴席。在寨牙乡,竹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手指翻飞,让柔韧的竹丝蜕变成花篮、灯罩、鱼具;在青靛山黄家界,竹林徒步道引领游客感受“森呼吸”;在竹产业园,一座座加工厂房拔地而起。一根楠竹,撑起了生态经济的脊梁,也刻录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密码。

苗族歌鼟(组4-3)_调整大小.jpg

苗族歌鼟。

苗族歌鼟(组4-4)_调整大小.jpg

苗族歌鼟。

当晨曦穿透云雾,靖州的山谷间响起悠远的“苗族歌鼟”。这种源自苗侗先民的多声部合唱,以模拟鸟鸣虫唱、林涛溪流的原生态唱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逢节庆,身着盛装的歌者围坐火塘,用“茶歌”“酒歌”“山歌”即兴对答,高亢与低吟交织,宛如天籁。若你问:“歌里唱的是什么?”当地人定会热情邀你共饮一碗米酒:“歌中自有山水情,醉过才懂靖州心。”

靖州雕花蜜饯(组4-2)_调整大小.jpg

靖州雕花蜜饯。

排林秋色.jpg

排林秋色。

靖州,比你期待的更懂你。这里,有杨梅的酸甜、茯苓的醇厚、楠竹的坚韧、歌鼟的深情;这里,是游子梦里的山水故园,也是旅人意外的精神原乡。靖州,以“四乡”之名,将大自然的馈赠与人文的温度,酿成一杯岁月陈酿。无论你为何而来,总有一味风景、一段旋律、一种味道,让你恍然发觉:此心安处,即是靖州。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杨超 邓交红 陈俊名 钦苏芬

编辑:杨伶霞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h.rednet.cn/content/646955/56/1542636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县市区
  • 法治
  • 要闻
  • 政务
  • 热点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公示公告
  • 社会
  • 印象怀化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民生
  • 精彩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怀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