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关于加快推进怀化市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正式落地,这是怀化市针对跨境电商领域推出的首个专项政策文件。这一政策并非简单的补贴输血,而是一套集“产业激活、通道支撑、生态构建”于一体的系统性组合拳,为湘西南这片土地注入了链接全球的澎湃动能。面对“不沿边、不靠海”的地理条件,怀化正以跨境电商为墨笔,奋力绘就内陆开放的全新图景。
政策的精准滴灌,激活了产业带的内生动力。十条措施直击传统企业“出海难”痛点,以最高10万元奖励引导工贸企业实现跨境破零,更助力跨境电商与“5+N”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度绑定,推动箱包皮具、新型显示、农产品与中医药等产业从 “内陆制造” 向 “全球分销” 转型。
2024年出台的《怀化市支持外贸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就印证了这一逻辑。这一措施通过数字化转型补贴、AEO认证支持、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等间接措施,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成效正逐步得到显现。
2024年,怀化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80.3%、居全省第一,今年产业带上平台活动中,13 国采购商与本地企业签约超2000万元,巴基斯坦采购商甚至将订单从沿海转移至怀化。这种 “政策激励—企业转型—产业升级”的传导效应,让“怀品出海”从偶然走向必然。
陆港与电商的双向赋能,破解了内陆物流瓶颈。怀化国际陆港绝非简单的运输节点,而是跨境电商的“硬核支撑”它以“七纵七横”交通格局为基,开辟7条国际物流大通道,覆盖69国216个港口,2024年开行班列1009列,东盟班列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四关如一关”机制让通关效率超全国平均水平,物流成本直降 18%,为电商铺就高效链路。
跨境电商则以活力激活通道价值:2024年进出口总额1.94亿元、同比增长61.8%,中药材、箱包等品类通过阿里国际站远销26国。电商产业园入驻50余家企业,首班专列将本地箱包直送非洲海外仓,带动78家箱包企业集聚成“国际箱包之都”。
政策加持下,陆港因电商货量增长持续加密线路,电商借通道优势扩大市场,形成“货畅其流、产港融合”的良性循环。
生态的系统构建,夯实了开放发展的根基。通过出台十条专项措施,从省级海外仓30万元补贴、园区创建50%配套奖励,到搭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低成本生产空间,已形成“企业—平台—服务—园区”的产业链协同发展生态。
在人才支撑方面,怀化学院联合腾讯云、Shopee 共建“陆港数智产业学院”,开设“跨境电商数据选品”等课程并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库,定向培养“数据分析+国际商务”复合型人才;同时推动与泰国高校共建“中国-东盟商科教育联盟”,联合培育面向RCEP市场的国际化人才。
在服务配套方面,通过组建跨境电商行业协会,整合物流、支付、法律等资源,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例如,“跨境伴侣”APP整合跨境网络与数据分析功能,有效助力TikTok商家在怀化集聚。
系列措施的落地,目前怀化已在7国布局海外仓,阿里、菜鸟等头部企业洽谈入驻,这种生态厚度让开放发展具备可持续性。
当怀化的箱包、竹木通过跨境电商走向全球,当陆港的班列串联起东盟与国内市场,这座城市正突破地理屏障,成为中西部陆海新通道上的开放尖兵。跨境电商“十条措施”的价值,不仅在于短期的交易额增长,更在于为内陆城市探索出“产业筑基、通道架桥、生态赋能”的开放新路径。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颜志强
编辑:何峰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