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雷爱华 唐蓓蕾 怀化报道

玉壶存冰心,赤子行乡间。7月6日至7月14日,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奔赴会同县青朗侗族苗族乡青朗村,开展为期9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涵盖教育关爱、科技推广、美化乡村、助农宣传、健康安全、节约粮食、书籍用品捐赠等,旨在引导激励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基层,在社会大课堂、实践大熔炉中淬炼成长,培养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厚植爱农情怀。

图片3.png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实践团来到会同县粟裕纪念馆,学习粟裕大将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感悟奋进力量。随后深入乡村课堂,对小朋友们进行党史宣讲,引导他们在心中种下爱党爱国的种子,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图片4.png

“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实践团通过宣讲和实践教学,使村民和孩子们充分认识到使用普通话和写好规范字的重要性;开展节约粮食宣讲、科学小实验课堂深得孩子们喜欢;深入山间地头,实地调研当地猕猴桃和中草药种植基地,充分了解产业发展、市场需求以及种植中遇到的困难。大家集思广益,用所学知识与技能为当地特产进行宣传。

实践反哺成长,实践团把“理论讲堂”搬到了街头巷尾,山野田间,手持铁钳清理河边垃圾,用双手在绿水青山间书写美丽的答卷;孩子们认真学习非遗特色扎染、漆扇与书法相结合的课程,在艺术与文化创新交融之间感悟非遗魅力,自觉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料。“志愿者们不仅基本功过硬,而且能吃苦、肯下功夫。此次活动磨练了大家的意志,也培养了大家理论运用实际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陈正平在慰问时称赞地说道。

图片5.png

“新时代大学生一定要把社会责任扛在肩上,以爱心育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就是最好的培养方式。”学校副校长陈德林在给留守儿童捐赠书籍和学习用品时强调。

捐赠不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唯一途径,实践团还联合怀化市中医院共同开展“义路同行,健康永驻”义诊与防溺水宣讲活动,通过防溺水操和歌曲让防溺水意识入脑入心。同时,进行防霸凌、防性侵等主题宣讲,引导儿童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志愿者们通过前期调研,了解到青朗村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因此,村里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相对较多,为切实关怀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这两大弱势群体,志愿者们通过体育游戏、韵律操,作业辅导、心理疏导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激发探究和创新精神;拜访空巢老人,主动为老人打扫屋子、真挚交谈,为他们详细讲解电信诈骗案例,提高老人的警惕性,并教会他们使用手机微信和在外务工子女聊天,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

图片6.png

志愿者们不仅站稳讲台,还兼顾舞台。

“作为师范元素沉淀厚重的学校,在文化艺术领域有着丰富的办学成果,尤其在传承传播上优势明显,社会反响好。”学校党委委员、党政办公室主任杨志英为志愿者打气加油。在短短几天时间内,与孩子们共同演绎了一场以“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为主题的文艺汇演。节目内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包括红色宣讲《三块弹片的故事》、防溺水舞蹈《听我说》、功夫扇《上春山》、非遗特色走秀《锦绣漆扇·多彩乡村》、民族舞蹈串烧《同心筑梦向未来》等具有特色的节目。特邀怀化师专领导与村民们前来观看,演出结束后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图片7.png

青春是名片,服务为志愿。秉承着“躬身入基层,内心有温度,脚下有泥土、肩上扛责任”的宗旨,结合自身定向师范生的专业优势和自身特长,实践团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汗水渲染充实光阴,实践履行服务初心,将青春绽放在充满希望的乡间田野上。

来源: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雷爱华 唐蓓蕾

编辑:何峰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县市区
  • 法治
  • 要闻
  • 政务
  • 热点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公示公告
  • 社会
  • 印象怀化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民生
  • 精彩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怀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