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龙婷 怀化报道
侗锦织造技艺是有着2000年历史的传统手工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年来,通道侗族自治县以节为媒,大力推进以侗锦织造技艺、侗族芦笙、侗族大歌等为代表的非遗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让非遗走出博物馆,实现“文化再现,活态传承”。
4月17日,牙屯堡镇举行了2024年湘桂黔原生态大戊梁歌会,在侗锦展示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锦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粟田梅带着二十余人飞梭走线,用一根根细纱勾勒出虫、鱼、鸟、兽图案,向人们展示侗族地区的非遗瑰宝,引来游客驻足。
其中,一个男生引起了众多游客的注意,他从容不迫地操作着织锦机,熟练的动作让人忍不住点赞。原来,他是通道职业技术总校侗锦特色专业学生,学习侗锦织造技艺已经一年多了
通道职业技术总校学生龙俊说:“今天来到大戊梁歌会,我感觉很多人都喜欢我们的侗锦,我感到很欣慰,希望我们的侗锦能够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随着通道在职校开设侗锦特色专业和以粟田梅为代表的非遗传承人持续开展侗锦织造技艺培训班,不仅让6000多人成为了侗锦织娘,也让侗锦的传承不再局限于女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过非遗传承新发展的接力棒。
近期,湖南派意特服饰有限公司与通道达成了合作,为该县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设计一批侗锦元素的服饰和伴手礼包,公司负责人来到歌会现场采风,现场感受传承千年的侗锦制造技艺。
湖南派意特服饰集团公司董事长姜学军表示:“我们着力赋予侗锦现代审美的眼光,让侗锦融入生活,让侗锦能够在现代的舞台上焕发光彩,希望我们能够以本土情怀、世界眼光和通道人民一起讲述侗锦的故事和未来。”
近年来,通道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积极统筹侗锦的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以非遗文化为魂,以旅游发展为体,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成功实现了非遗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
大戊梁歌会,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平台展示我们的侗锦织造技艺,为我们侗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锦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粟田梅表示,“我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锦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我会努力做侗锦非遗的弘扬者,保护者,引领者,推动侗锦走进生活,走出通道,走向世界,让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龙婷
编辑:彭渊林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