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打工仔”变成了致富“带头人”

222.jpg

凉水井镇基层党组织书记、村(社区)主任座谈会。李沁之摄

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张建芳 沅陵报道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基础,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老百姓富起来了,一切工作都好干。”4月26日,在沅陵县凉水井镇基层党组织书记、村(社区)主任座谈会上,王铁刚作为支书代表这样说道。

王铁刚南下打过8年工,当过摩托车维修车行老板,创办过企业,目前是湖南省沅陵县凉水井镇王家岭村党支部书记、王家岭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和董事长。

王铁刚出生在沅陵县蓝溪河畔的凉水井镇王家岭村。当时的王家岭是全镇贫困村,由于在70年代岩屋潭电站库区移民中,安置在该村有五个移民小组400多村民,导致该村人多田少。面对生活十分艰难窘迫情景,王铁刚中专毕业后,只好选择南下打工。2002年春节后,由于工厂销售效益欠佳,工厂停产,王铁刚被迫辞工返乡。他利用在打工期间学到的机械维修技术,在凉水井集镇开办一家摩托车维修车行,由于有一手过硬机械维修技术,车行维修生意逐渐红火。

“做生意的确赚了一些钱,日子越来越红火。但是觉得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的富。所以我就想怎么样才能带动乡亲们共同富裕起来。”王铁刚回忆。

2008年4月村委会换届选举时,32岁的王铁刚被村民推选为村主任,当选后,他清醒的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有多大,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如何带领全村村民走共同致富的路,成为这个年轻村主任日夜思考的问题。

“我一定要想办法让村里摆脱贫困。”他对群众许诺道。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网络报刊上得知养殖蛋鸡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不安分”的他怀揣着创业梦想,先后多次自费到常德、桃源两地现代化大型蛋鸡养殖基地实地考察调研。回来后,他利用该村现有的地理资源优势,把自己多年积攒的20多万元整个家底用作抵押,组织18户村民共筹资金287万元创办全县首家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王家岭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

111.jpg

王铁刚在蛋鸡养殖场里忙碌。

在刚开始创业的两年中,王铁刚尝试过自行孵育鸡苗,同样是由于种源、技术等方面掌握不好,这些尝试也一一失败了。 “自己亏得很惨,没有新的资金注入,我当时很绝望!”王铁刚回忆说。

但他始终坚信没有跨不过的大山,没有越不过的城池。 在清醒地认识到技术和饲养管理成为发展养殖业的瓶颈后,王铁刚于2010年彻底放弃了经营红火的摩托车维修生意,开始潜心学习养鸡技术,不久他便很好地掌握了饲养环节的关键技术,他的蛋鸡养殖业发展也开始步入“快车道”。

合作社在王铁刚的苦心经营下,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目前,已发展社员126户,恒温鸡舍96栋,现代化鸡苗育雏中心4栋, 5万羽自动化高科技鸡舍2栋,建筑总面积37000平方米,蛋鸡养殖110万羽,年产值5000万元,年利润800万元,社员年均收入6万元,成功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发展带动百姓致富的脱贫道路。

王铁刚不仅带领村民把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还建立了有机肥料加工厂,年产有机肥料500吨,年产值50万元,把蛋鸡粪便变废为宝;建成5亩高标准温控育苗大棚、15亩果蔬观光基地、200亩连体钢结构塑料大棚、300亩简易单体大棚项目,带动集镇周边五村种植各种蔬菜1000余亩,日产蔬菜10000余斤;建成8000平方米蔬菜加工厂1个,可年加工蔬菜3500吨,实现年产值700万元,形成“蛋鸡养殖—有机肥料加工—果蔬种植—农产品初加工—电商平台推广销售”完成产业链,带动村民人均增收1.5万元,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我们要坚决扛起守住底线工作责任,用心用情扛起农民增收责任,带头示范担起学纪守纪政治责任。在新形势下,转变作风,担当务实,为打造‘魅力凉水井·果蔬特色镇’贡献应有的力量。”凉水井镇党委书记表示,凉水井镇高度重视通过党建引领,促进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切实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张建芳

编辑:何峰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h.rednet.cn/nograb/646848/60/1377750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县市区
  • 法治
  • 要闻
  • 政务
  • 热点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公示公告
  • 社会
  • 印象怀化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民生
  • 精彩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怀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