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3月15日怀化讯(通讯员 唐瑶)40岁的盆腔炎患者陈女士于半年前在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洪江医院治疗,住院期间超声检查时发现胆囊腔内有一强回声团伴声影,改变体位可见移动,为典型胆囊结石声像图表现(下左图)。半年后,陈女士再次复查胆囊结石,超声提示胆囊形态大小正常,壁薄光滑,腔内未见异常回声(下右图),胆囊结石竟然“消失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般情况下,胆囊结石形成后基本不会自行消失,且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越来越大,那陈女士的胆囊结石去哪了呢?医生仔细研究陈女士的病历,终于找到了胆囊结石消失的原因。
原来,陈女士因患有急性盆腔炎,在住院期间进行过头孢曲松钠注射治疗,该药物在体内代谢后,会产生与钙离子结合的有机酸,从而形成不溶性的钙盐沉淀并逐渐在胆囊内积聚,从而形成胆结石;此外,头孢曲松钠还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增多或胆盐缺乏,这种胆汁成分的改变也有利于胆固醇的析出,从而增加胆结石的形成风险;头孢曲松钠不仅影响胆汁成分,还可能改变胆囊收缩素的分泌模式或直接影响胆囊的收缩功能,致使胆汁淤积,进一步增加了结石形成的风险;且头孢曲松钠经静脉点滴进入血液循环后,胆汁内的药物浓度会升高,大量的药物阴离子与胆汁中的阳离子相结合,形成药物性结合体,这些药物性结合体在胆囊内逐渐蓄积,当超出人体代谢清除能力后,就会在胆囊内形成药物性结石。这种结石的主要成分是头孢曲松钙,同时还可能含有少量胆固醇和胆红素。
然而,随着药物的停用,胆汁内头孢曲松钠浓度随之降低,与钙盐结合的头孢曲松钠又重新溶解于胆汁内并随胆汁排出,此时胆囊腔内的强回声亦随之消失,从而造成了陈女士胆囊内的结石“消失”。
在此,专家温馨提示:对于存在潜在胆囊疾病风险的人群,如高脂血症患者、长期服用头孢曲松钠者,以及有胆结石家族史的人群,使用头孢曲松钠时应应定期检测肝胆功能,以避免长期大量使用导致胆结石的风险增加。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唐瑶
编辑:梁馨雨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