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守护一江碧水 ——洪江市巧解“三问”促河湖“绿色”发展

1.jpg

 托口黄家坳水面上飞翔的白鹳。杨锡建╱摄

2.jpg

托口镇清江湖风光。杨锡建╱摄

3.jpg

 清江湖风光。杨锡建╱摄

红网时刻通讯员 刘辉霞 舒冬霞 郭跃峰 洪江报道

远方扁舟倒映,近水鱼翔浅底,长翅鸟拍打着水花唱着清远高歌飞向天际……盛夏时节的洪江市清江湖,如画美景让人陶醉。

“今非昔比,两年前,这片水域还横七竖八布满了网箱,就连小渔船都走不通,对岸养殖场的粪水更是流到哪里湖水就黑到哪里。这两年来,政府全面推进‘河长制’,下大力气开展水环境专项治理,终于让清江湖恢复了眼前的景象。”当地群众杨洁指着清波浩淼的湖面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早在2015年,洪江市就被列入全国河湖管理体制创新工作试点县。该市把控制污染源头的“退养还湖”提到治水首位,妥善解决好三个问题,逐渐恢复了良好的水生态,收获了群众的点赞和肯定。

“退养还湖”攻坚战怎么打才顺民心?

素有“西洞庭”美誉的清江湖主库区位于洪江市托口镇,于2014年建成蓄水,以环湖公路为界,总面积达3006.5公顷,是湖南省第二大水利水电工程。

清江湖建成蓄水后,库区群众致富心切,“走水路奔小康”积极发展网箱养殖、拦网养殖。在托口镇新田、新塘、罗岩、朗溪等沿湖边村,总网箱数发展到3203口,面积为624088㎡,拦网46处共211514㎡;主干流500米内发展规模畜禽养殖场11户7795.4㎡,主要从事畜禽水产养殖业282户,从业人员达1000余人。

网箱养殖曾为缓解库区移民就业和增加经济收入提供了便捷途径,但由于库区移民盲目跟风无序发展,库区网箱数量有增无减,水体污染日趋严重,直接影响清江湖航道及汛期托口大坝安全度汛。

2016年9月,洪江市组织职能部门和乡镇开展前期调查论证工作。对登记的网箱、拦网及畜禽规模养殖场进行公示及核查。2017年3月,该市从畜牧、环保、海事、林业、移民等部门和当地政府抽调16名精干人员,成立洪江市托口水库养殖污染治理办公室,一场为河湖“剜骨疗伤”的退养攻坚战拉开序幕。

然而,对于政府的保护和治理举措,一些网箱养殖户不理解、不支持、不拥护甚至持对立态度,成为工作开展的最大阻力。为确保托口库区退养工作顺利进展,洪江市市委班子先后20余次下库区、进民宅,与养殖户席地交流了解民意。办公室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利用群众空闲休息时间上门宣传走访,争取广大群众和养殖经营户的支持理解。

解决水面问题的同时,岸上退养同步发力。该市下发了《关于洪江市畜禽养殖“三区”划分的通告》,划定养殖生态红线,设立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明确河岸500米范围内禁止规模畜禽养殖,禁养区内不能建畜禽养殖场。为提高退养积极性,该市还拿出4000余万元奖励扶持主动退养经营户,赢得了广大养殖户的积极配合。

截止2017年底,清江湖水面拆除验收拦网、高架网箱、简易网箱、漂浮网箱3000余口,面积达600000㎡,拆除关停畜禽规模养殖场11家。有了退养还湖工作经验后,该市顺利完成了沅水主干流境内禽畜退养,共拆除网箱438口20447.5㎡,关停饮用水源保护区畜禽养殖场21家7036.32㎡。

打破“饭碗”的养殖户如何转型谋生?

不让进行网箱养殖,没有了收入来源,打破“饭碗”的养殖户如何谋生?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洪江市开出良方,以招揽生态企业、引导产业转型、加大产业扶持、专业技能培训等办法突破发展瓶颈。重点发展休闲旅游、精品农业及深加工等绿色行业。重点帮扶养殖经营户、移民和贫困人群,让他们近期不减收,长远能致富。

洪江市提倡更换养鱼的方式,让“保水养鱼”“以鱼治水”的水生态天然养殖和增殖放流成为常态,连续12年向沅水人工增殖放流优良苗种达320万尾,助力长江生态建设。

“湘华鲮、白甲鱼、岩原鲤、鲢鱼、鳙鱼属于有机鱼,既能有效净化水质,还能为当地渔民增加收入。”洪江市畜牧水产局局长谢商伟介绍说,“根据水资源的承载量科学投放鱼苗数量,通过禁捕期限制捕捞量,采取捕大留小的方式轮捕轮放,实现水库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

现如今,清江湖“生态鱼”因外观光泽明亮、肉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等特点名声大振,食客和钓鱼爱好者闻讯而至,也带动了服务行业红红火火。

新田村的杨国祥原来在托口库区有20多口网箱,依靠养殖最高年收入仅10万元。库区养殖污染治理一开始,他很爽快地签订了退养协议。他说:“不养鱼我还可以干别的事,而退养是为了保护水体环境。一旦环境没了,再多的钱也换不回来。”现在,他利用以前掌握的编织手艺,重操旧业,带领村民动手制作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并推向市场,远销浙江、上海等地,产品供不应求,去年产值就达60多万元。

“网箱养鱼真的只能保住家用开支,离致富太遥远,现在我转型种植杨梅,今年就销了5万多斤。”王家坳村种植大户李万思笑嘻嘻地告诉记者。李万思在村里承包了200多亩山地建起杨梅园,从原来的养殖户摇身一变成为杨梅种植大户,他的快速转型给其他同行带了个好头。

“现在镇里通过发展杨梅、生姜、黄桃、板栗等精品农业和加工业,把产业从水里挪到岸上,利用托口杨梅节的平台,推动杨梅产业健康发展,通过建立镇电商服务中心,成功将托口杨梅推向全国市场。”洪江市托口镇党委书记黄松柏介绍说。目前,托口镇杨梅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产量达1万吨,年产值 1.5 亿元,杨梅已成为托口农民脱贫奔小康的致富果。

一泓碧水靠什么发展“水经济”?

在清水江码头,记者遇到正在巡河的洪江市委副书记、清水江河长蒋春艳。她说:“退养工作虽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河长制’工作不是一劳永逸,长抓长管才出成效。”洪江市要求广大群众擦亮眼睛,用解决问题来提升管水护河能力,落实河湖水质保护工作长效机制,确保退养还湖成果持久巩固。

洪江市还强调管好沅水必须从“毛细血管”入手,认真做好支干流的“一河一档”收集工作,全面完成6条市管河流的“一河一策”编制任务,把小溪小河列入所辖乡镇的管护范围。

洪江市市长、总河长张龚对退养后的持续发展充满信心。他说:“要保持水生态优化,必须跳出‘以水治水’的旧模式,做活‘水文章’,发展‘水经济’。”洪江市大兴“水+”运行模式,如“水+全域旅游”是把河区库区当做景区来建,将沅水沿线“五镇五乡”的清江湖国家湿地公园、黔阳古城、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高庙遗址等景区景点串联起来,打造湘黔古道沅水百里山水画廊。“水+绿色工业”则围绕保护一江清水为目的,推进以清洁能源为首位产业,构建以水为主导的绿色产业体系。“水+现代农业”是打造农业兴市战略,以优质水源浇灌“黔阳牌”系列农产品,重点培训发展黔阳冰糖橙、黄金贡柚等11个名优特农产品。

据统计,仅去年一年,洪江市就接待国内外游客159万人次,收入12.58亿元,分别增长15%、14%。农业增加值21.1亿元,增长3.5%。面对这组喜人的数据,洪江市委书记、第一河长向守清说:“水生钱,钱再养水。这些钱进了老百姓腰包,他们就能体会到‘退养还湖’的好处,自觉形成和维护爱水、管水、护水、养水的大好局面。”目前,托口群红农庄、托口三里侗寨等民宿休憩风光带的建成和营利辐射着沿水两岸,给周边带来了全新的业态启示。

水清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洪江市推进“河长制”实现“河长治”,让一系列保护和治理措施深入人心,取得实效。如今,一泓泓清江碧水正在浸润着洪江市,一幅幅“天蓝、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卷轴正在徐徐展开。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刘辉霞 舒冬霞 郭跃峰

编辑:杨伶霞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h.rednet.cn/content/2018/08/03/31662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县市区
  • 法治
  • 要闻
  • 政务
  • 热点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公示公告
  • 社会
  • 印象怀化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民生
  • 精彩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怀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