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洪江市大崇乡:讲习不打烊 随时可“充电”

红网时刻怀化11月23日讯 (通讯员 尹智超)“只要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学习这么多政策知识,还不耽误我干活,这个学习模式好!”自洪江市大崇乡党委积极开辟网络讲习新阵地,构筑“党员网络讲习所”新平台以来,参与学习过的党员群众都一个劲地点赞叫好。

为打破基层讲习活动的时间空间局限,大崇乡党委秉承“互联网+”的工作理念,通过健全制度、配强队伍、注重实效,积极探索党员教育新模式,用好“线上网络宣讲+线下实地指导”的虚实结合平台,讲“活”时代精神、讲“清”理论政策、讲“暖”党群心房。

“根据地”创新升级

针对现阶段农村党员老龄化严重,年轻党员、流动党员因外出务工不能及时参加党内学习的情况,大崇乡党委组建“党员网络讲习所”微信群,并明确专人负责讲习所的日常管理,严把成员入群关、发布信息审核关,对标“五化建设”,要求讲习所内所有成员备注名统一采取“党支部+党员姓名”的形式,并通过“党员网络讲习所”平台对村级组织生活等进行线上安排、提醒、考核,对支部组织生活实行痕迹化管理,实现流动党员“人走千里一线牵,组织时刻在身边”。目前群内已有普通党员200余名,全年积极开展党的理论知识专题网络宣讲活动20余次,开展技能培训10次,通过手机微信群集中理论学习、学问互动研讨等形式,有效扭转了学习千篇一律、党员“鸭子听雷”等局面,基层党员学习热情高涨。

“轻骑兵”聚合发力

要说得明白、讲得透彻、接得地气,讲习员队伍尤为关键。在大崇乡,“地方军”和“常备军”联动,打造理论讲习员、政策讲习员、技术讲习员、文明讲习员、书记讲习员、乡贤讲习员、创业导师讲习员等多领域分众队伍,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为了让讲习活动见实效,大崇乡党委建立了宣讲人才“资源库”,从党员干部中择优,从专家学者中选拔,在当地党员干部、学校教师、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中遴选固定讲习员,组建一支政治理论过硬的“地方军”,发挥熟悉本地情况、了解群众思想、实践经验丰富的本土优势,分类施教讲习,实现所讲与所需精准对接、同频共振。同时,为了更好贴近民情民需,除了讲好新时代的新理论,还根据基层党员的需求,把各领域行业能手、致富带头人、“土专家”、“田秀才”也纳入宣讲队伍,组成一支经验丰富、党员群众欢迎的“常备军”,这些“接地气”的讲师在宣讲过程中把高深的道理形象化、深刻的内涵生动化,变书面语为聊家常,深受全乡基层党员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同时,为了督促各讲习员认真备课,使培训课程更有质量,大崇乡党委制定了讲习员考核方案,建立讲习员“语言清晰度”、“政策熟悉度”、“讲习参与度”、“运用熟练度”、“群众满意度”等考核清单,评选“优秀讲习员”进行表彰奖励,对不能胜任讲习工作的讲习员及时淘汰补选。

“主旋律”大放异彩

大崇乡“党员网络讲习所”紧紧围绕“阵地亲民、载体多样、内容规范”的原则,打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扬声器”,注重“讲”“习”并重,让广大党员和群众“听得到”“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讲习所宣讲内容实行“点讲”制度,由党员群众点单、乡党建站派单、讲习员接单、党支部结单。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讲习形式增强讲习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一方面在读原文原著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党员群众能够听得懂、易领会的鲜活语言开展理论宣讲,实现党委书记在线讲党课,农村党员在家听党课,流动党员在外收党课,并积极开展交流研讨活动,谈感想、诉心愿;另一方面还根据基层党员的需求,积极动员专家学者、技术人才等走进群众性文化场所唱山歌传理论,走进实践基地办培训强技能,走进楼栋庭院聊民生作动员,下到田间地头讲政策教技术。

大崇乡党委因地制宜“出实招”,因人施教“配好曲”,通过利用“党员网络讲习所”这一微信传播平台实现了党的理论政策在大崇乡党员群众指尖快速广泛传播,让讲习内容“触手可及”,讲习受众规模覆盖,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党员群众的自豪感、荣誉感和爱国情怀,有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尹智超

编辑:刘顿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h.rednet.cn/content/2018/11/23/90507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县市区
  • 法治
  • 要闻
  • 政务
  • 热点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公示公告
  • 社会
  • 印象怀化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民生
  • 精彩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怀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