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刘林 李青松 沅陵报道
4月14日,溆浦县大江口镇小江口村。刘小平将儿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含着激动的泪水对陪同她寻亲的沅陵、溆浦两县政协的同志连声道谢。“要不是你们帮忙,我这辈子也见不到儿子!”
刘小平是沅陵县黔中郡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肢体二级残并有脑膜炎后遗症。2012年外嫁溆浦县小江口。2015年丈夫去世后,年老体弱的婆母无力同时照顾年幼的孙子和残疾的儿媳,刘小平由父亲接回娘家,儿子由婆婆抚养。再见上儿子一面,对刘小平来说,就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每当思念儿子时,只能望着远方默默地流泪。去年年底走访贫困户时,她悄悄地把这个深藏在心中的梦想告诉了县政协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田祖华,工作队几个人商量,一定要让她圆了这个梦。
但帮助刘小平圆梦并不顺利。一是她说不清楚婆家的住址,只隐约记得离集镇不远,婆婆的姓名也不是很确切。二是丈夫去世后两家为孩子抚养权问题闹了点小矛盾,刘小平担心即使去了也见不到儿子。在县政协主席黄忆钢的支持下,驻村工作队与溆浦县政协社法民宗委联系,请求协助寻找刘小平的婆婆和儿子,并做好婆家工作。溆浦县政协社法民宗委主任吴东怀接到电话后,立即跟大江口镇取得联系,请他们帮忙查找,在确定了刘小平的婆婆和儿子身份后,镇驻村干部和村组干部又专程上门做工作,解开了系在婆婆心中的疙瘩。4月14日,县政协安排专车送刘小平踏上圆梦之旅。
从沅陵到溆浦大江口大约两小时车程。一路上,刘小平一句话也没有说,她在心里反复地回忆着儿子的样子。三年了,与儿子分开时儿子才一岁多点,路都还走不稳。现在儿子站在自己面前,自己会认得出来吗,儿子是不是还记得她这个妈妈?对这一切她的心里没有底。在大江口等汽车轮渡时,刘小平眼睛死死地盯着窗外,面色凝重。直到车子进入小江口村,才说了句“想起来了,我原来的家就在前面”。
踉踉跄跄地走在曾经生活过的村庄小路上,刘小平似乎找回了从前的所有记忆,不停地用溆浦话与路边的村民打招呼问好。停车的地方离婆婆家不有一段距离,刘小平几乎一路小跑,但快到家时,她不由得放慢了脚步,她仍在担心儿子会不会认她这个残疾的妈妈。
“妈妈!妈妈!”随着清脆的童音,一个小男孩向她奔来。儿子还认得我!刘小平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快步上前,一把将儿子搂在怀里,看了又看,亲了又亲,任喜悦的泪水在她的脸上放纵地奔流。她从随身的包里翻出从沅陵给儿子买的糖果和小食品,一颗一颗的削开,喂到儿子嘴里,笑盈盈地看着儿子一颗一颗吃掉。儿子乖巧地偎在她的怀里,拿起一块旺旺仙贝喂给妈妈吃。最让她感动的是儿子与从未见过面的外公外婆打电话时,央求让妈妈下来陪他一两天没有得到同意,居然说出“你们不让我妈妈住一两天,我就不跟你们说话了”的话。那一刻,刘小平的心被幸福充满,她突然觉得自己就是这世上最幸福的妈妈。
告别的时间到了,儿子主动伸出小手牵着刘小平,路不平的地方总是提醒妈妈慢点走。看着儿子牵着妈妈,婆婆提着山货跟在后面的温馨画面,谁能说他们不再是一家人?
车子启动。儿子在车下使劲挥手,婆婆在叮嘱她注意身体,“有空了我带着孙子来看你”,婆婆这句话让刘小平的眼睛再次噙满泪水。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刘林 李青松
编辑:杨伶霞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