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幸福“清泉”流淌苗家村寨

111.jpg

沅陵县二酉苗族乡施溪村刘婆溪组村民向昌梅老人用“清泉”洗手。

444.jpg

建在山顶上的蓄水池。

333.jpg

施溪村的净水设备齐全。

红网时刻通讯员 瞿云 沅陵报道

沿沅陵二酉苗族乡施溪村进发,翻过数重山,趟过数条溪,栗树界组就缀在这片莽莽大山之上。

这里的苗民世世代代以山为伴,敬山爱山,却也因各方条件落后,走出大山成为老人对小孩最大的期盼。

6月中旬的栗树界,凉风习习,满目翠绿,上午的阳光从板栗树叶缝隙中溢出,照在正洗衣服的李启凤的脸上。

“哈哈,我不是空巢老人。”记者来访,见他一人在家,以为他是空巢老人。他说,儿子在广东打工,女儿在怀化做事,老伴去照顾孙子,看起来是独自一人在家,然而村里几位老人白天晚上都在一起,或结伴劳作,偶尔打个牙祭,生活充实得很。

谈起现在家庭和村里的最大变化,70岁的李启凤逐一罗列:修好了公路,通了自来水,手机有信号,天天有电……

“你不信,打开水龙头看看。”李启凤让我走近,他把龙头往右一拧,清水哗哗流淌,鞠一捧洗洗脸,清爽至极。

扶贫工作干得好啊,他介绍,以前取水全村人一口井,说是井其实就是用几块大石头砌成的聚集山泉的“凉水坑”,那时家里年年养有一两头猪,用水量大,每日清晨李启凤都早早地起来挑水,如果来晚了,“凉水坑”的水就被舀得浑浊了,用不了。

条件的匮乏,使他们有强烈走出去的想法,然而终究难舍故土。解决饮水问题,成为当地村民心中的向往。

扶贫工作队来了!两年前,队长罗克军带领队员从省城长沙向这片贫瘠的土地出发。年轻的村书记陈洪福开车作向导,来到栗树界。

走访,调研,制定规划,落地抓实。罗队长和陈书记初次搭档即遇挑战,要改变这里的现状绝非易事,“扶贫没有回头路!”陈书记说,纵然千般不易万般难,也要啃下这块骨头,算是自己对党和乡亲们的庄严承诺。

选好地址,绘好路线图;请来师傅,砌好储水池;接好水管,做好水质送检,等等。一切工作紧张有序,却又使人精神振奋。部分观望的村民看到工作队和村干部来“真家伙”,剧情反转地加入了施工行列。

那段时间,栗树盖机器轰鸣,人声鼎沸。这还不算完事,工作队又为家家户户修了便民小道,进行了危改修缮,新建停车场,这一切使得千年苗寨迸发出年轻活力。

走出栗树界,再抵刘婆溪。刘婆溪组海拔400多米,从远处眺望,这些古村古寨就是贴在大山上的一幅画。

73岁的向昌梅老人很好客,搬高椅之前要打开水龙头洗洗手。

“这水清凉,夏天可以直接喝,哈哈。”老人说,她和老伴从年轻时就吃了用水的“亏”,一条老式水坑,天天要排队挑水,孩子们有时饿得哇哇叫,水还没有挑来。

现在好了,扶贫工作队和村里解决了大问题,一年四季清水不断。老人发出爽朗的笑声,记者听得出,笑声中满满的是幸福感。

回想这几年,为大山深处的乡亲修塔铺水管,陈书记有些激动。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之前自己见过世面,而乡亲们却还在原始的劳作中度日,他说,你以前没来过这里,真无法体会到这份艰苦,无法看到巨大变化的背后,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和扶贫工作队的倾情付出。

乡亲们见证了这段历史,历史可以检验这些努力。陈书记介绍,这两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扶贫队的大力帮扶下,全村实施安全饮水提质工程,新建、维修5个蓄水池,铺设8公里供水管道,自来水接到了家家户户。

为应对大山深处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陈书记他们又出台了《施溪村饮水安全应急预案》,制定饮水管护办法,确保安全饮水有保障。

走出大山,向阿婆的笑声,李大爷的挥手成为一道动人风景,镌刻在记者的脑海深处。

水是生命之源。苗家村寨的幸福清泉,折射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为民务实行动,正是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不懈努力,生命之源方在大山深处有声流淌,生生不息。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瞿云

编辑:杨伶霞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h.rednet.cn/content/2020/06/16/737655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县市区
  • 法治
  • 要闻
  • 政务
  • 热点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公示公告
  • 社会
  • 印象怀化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民生
  • 精彩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怀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