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村书记、主任“一肩挑”,挑出基层治理新气象

55.jpg


红网时刻记者 杨伶霞 沅陵报道

“推行村级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可以杜绝书记和主任相互扯皮、争权,更有利于相关政策的落实,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时代要求,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需要……”在沅陵荔溪乡党建工作会议上,乡党委书记张卫君多次强调。

今年以来,荔溪乡围绕“建强班子、筑牢阵地、完善制度”的目标,深入推进村书记、主任“一肩挑”,为村级发展保驾护航、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截至9月底,全乡16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书记、主任“一肩挑”。

那么荔溪乡又是如何做好“一肩挑”的呢?

用“选得准”解决“谁来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推行“一肩挑”工作,带头人的条件最关键。如何选出让群众放心、让组织信任的能人,是“一肩挑”工作的前提。

“组建工作专班,通过实地走访、认真排摸,对有关人选进行仔细梳理。然后多次召开党委会,对具体措施、建议人选分析研判,并严格标准、层层把关。”在推行“一肩挑”过程中,荔溪乡党委始终把“把优秀人才选拔出来,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放在第一位。

据了解,荔溪乡通过吸引农村致富能手、毕业大学生,回引外出务工返乡人员、退伍军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选拔了一批政治过硬、能力较强、有责任心的村党组织书记上岗任职。

该乡16个村书记、主任“一肩挑”人员,平均年龄43岁,40岁以下5人,占31%,30岁以下3人占18.8%,最小的年仅23岁且大专毕业,为村组织建设蓄足了“人才活水”。

用“激发好”解决“挑得好”

解决了“谁来挑”只是开端,“挑得好”才是干事创业的关键。荔溪乡坚持“选优”和“训强”同举,“强责”和“提能”并重,加快村级组织正常运转节奏,提高工作效率。

“想到自己才23岁,刚大学毕业,没有多少农村治理经验,当时被乡党委选上时,心里确实顾虑重重。”双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瞿舒平动情地说。瞿舒平在当地口碑很好,老百姓认为她思想活、有闯劲、热爱农村工作。为了发挥她的优势,尽快进入角色,乡党委书记张卫君多次跟她打电话,鼓励她。为了帮助她尽快熟悉村里的情况,还亲自带她下村,走访干部、党员,熟悉农村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村书记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激发广大村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工作热情,除了做好“传、帮、带”,荔溪乡依照当地实际,采取“网络培训”和“上党课”的方式,加大村党组织“带头人”培训力度,有效提升了村级带头人履职能力和水平。

一人担两职,工作压力无疑增大了,为确保他们安心工作,荔溪乡按照“全力保障、允许差别、鼓励创业”的要求,建立多维度、多层次激励机制,激发村干部的工作干劲和活力。

用“重机制”解决“规范挑”

村里的工作千头万绪。针对村民担心“一肩挑”后,村支书权力过大,监督难度加大,容易出现“一人说了算”的情况,荔溪乡正在着力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监督体系和权力制衡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我们采取了‘承诺书+党纪国法’,给‘一肩挑’村支书戴上了‘紧箍咒’。”荔溪乡党委书记张卫君说,村里始终坚持深入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办法,建立党员、村民代表议事会制度,全面构建群众监督、村民监督委员会监督、职能部门监督的“安全网”监督体系,加强对村级权力运行监管。

“一肩挑”不等于“一言堂”,为加强对村书记的监督管理,荔溪乡制定出台了《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管理内部制度》《村党组织书记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制度》等监督管理制度,乡党委不定期召开展村级班子运行情况分析研判会,村民监督委员会代表座谈会,全面分析、综合研判“一肩挑”干部履职情况;充分发挥好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积极推进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扎紧制度的“笼子”,确保“一肩挑”后村级工作规范运行。

“以前有的村支书和村主任争权夺利,老百姓办事就像足球被踢来踢去。‘一肩挑’实行后,一个声音决策,没有相互推诿,工作落实会更快更好。”村民们纷纷表示。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杨伶霞

编辑:彭渊林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h.rednet.cn/content/2020/09/30/846352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县市区
  • 法治
  • 要闻
  • 政务
  • 热点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公示公告
  • 社会
  • 印象怀化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民生
  • 精彩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怀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