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雪峰山,骄阳似热火一般炙烤,湛蓝色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没有一丝一点的瑕疵和迷茫,令人叹为观止。蓝天白云之下,群峰雍翠,原野驰象,起伏跌宕,绵延如大海一般壮阔,绿意盎然。山上森林茂密,湖水静谧,凉风习习,阳光不燥,舒适宜人。山下道路阡陌,禾青满田,村落相连,民居新亮如珍珠般璀璨散落,无处不见小桥流水人家,美得让人痴迷心醉。
7月23日至24日,由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洪江市文联和洪江市作协联合举办的“行之上水 相约雪峰——洪江市文艺志愿者雪峰山采风活动”如期进行。从黔城、安江和怀化来的16位文化工作者参加了本次活动。大家先后考察了洗马潭诸葛亮屯兵地、老树村明清碉楼、古楼坪风雨桥、易氏周氏祠堂、枳木槽抗战纪念馆和烈士遗址、坪山塘康养中心、老气象站旧址、帽子岭“英雄山”和6902电视差转台等现场。在新建的雪峰山康养中心会议室,大家对雪峰山文化挖掘、整理与宣传进行了集中研讨,并制定了有关创作计划。
一天半的活动时间,由于点多线长,大家马不停蹄,进村入户,登山邻水,耳濡目染,寻思左右,一路走来,感慨万千。
洗马潭:犹闻诸葛大军的马啸风鸣
在洗马乡镇府外面的平溪河边,有一座署名“洗马潭”的桥亭,它的来历有一段尘封古老的往事。据洗马人易建章介绍,当年诸葛亮率军来到洗马时,已经人困马乏,于是在此稍作休整之后,再翻过雪峰山坪山塘,去沅水河边的托口。易老师领着我们来到平溪河边,察看了诸葛桥、拴马链,还指着东边的山谷说,诸葛亮率领两万大军是从隆回过来,经过扯马界、落马坡到洗马潭的。然后,诸葛亮在古楼坪驻扎练兵,右面山顶擂鼓,左面山顶摇旗。如今,还留有诸葛井、鼓形山、旗山等遗迹。诸葛亮大军在洗马潭驻扎过的故事,在洗马潭当地民间广为流传,人尽皆知。
我伫立在平溪河畔,眺望着群山环抱中的洗马潭,那是一片宽阔绵延的绿色田野,禾苗青青,清流淌淌,美不胜收,而关键在于,在这秀美间又多了几分往事回眸的凝重与欣然。顷刻之间,在我的脑海里仿佛浮现出诸葛亮大军的威武与宏大,耳朵里仿佛传来战马嘶鸣声声。俗话说,名人落地皆为美,不禁暗自为洗马潭庆幸。
明清碉楼:斑驳陆离间遥想着当年宅院的盛况
在山青田绿的老树村新民居中间,有一处古老破旧的宽阔院落,高大的三层碉楼,麻石磊起的门楼,已经告诉我们它那往日的盛况。我们队伍之中的作家周明军就生长这里,他感谢我们大家陪他回家,让他重温童年时期的幸福时光。只是因为年久失修,无人居住,院落败落的不成样子。喜欢乡村游的我知道,像这种明清时期的传统优秀宅院,在雪峰山里还有很多,境况大同小易,都急需整修,抢救性保护。
就在它的附近,一家老式木屋民宅里,我们亲眼目睹了一把锈迹斑斑的青龙偃月刀,纯铁打造,长达两米多,重达126斤,如今已传承三代人。只见两个汉子将它从中堂屋里搬到院子中,一个魁梧的壮汉可以将它扛起来,但却舞不动。大家纷纷上前一试,乖乖哒,我使劲全力也最多搬它离地两分即落,炸的水泥地面咣咣作响。我想,它的老主人一定是个“练家伙”的大力士。
凡是了解雪峰山过去的人都知道,明清时期,雪峰山里有多股土匪横行霸道,高墙深院和武功利器是看家护院的必备。民国时期,也有官府剿匪,但官匪勾结,越剿越多。解放初期,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派解放军剿匪,除恶务尽,才根除匪患,雪峰山人民得享安宁。为此,牺牲了很多解放军战士,在大崇、牛婆冲等地建有湘西剿匪烈士陵园,供人瞻仰,铭志感恩。
易周宗祠:无不彰显着雪峰山人的勤奋和智慧
雪峰山里的洗马之地,有易周肖三大姓,各自都建有宗祠,尤以易姓为多为盛。易氏总祠规模宏大,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供奉着易孔昭等八位先贤达人,以及无数优秀的易氏子孙。我小时候就听说过,洗马塘湾的父母亲都坚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信条,宁愿吃薯咽菜苦自己,“卖房也要盘儿女上学读书”的故事。所以,古往今来,洗马塘湾是老黔阳和新洪江最出人才的地方。
我们来到易孔昭老宅的木屋里,见到了他随从的后人黄云贤。这个七十多岁的老人面目清秀,精神矍铄,文思清晰,言语流畅。他说,易孔昭是清代名相曾国藩的副将,曾经献计助使曾国藩攻陷“太平天国”都城南京城,功莫大焉。其实,易孔昭小时候家里也很穷,父母亲盘不起他读书,幸好老师看好他,不收他的学费,还悉心传道授业,才使得他有了后来的成就。
大家知道,易氏宗祠与洗马中学相邻相通,也可以说是在一个大院子里。宗族祠堂是历史上社会治理的最小的最管用的民间结构,其宗族条规就相当于现在的“乡规民约”,起到了团结族人,规范族人行为,维护地方安宁的作用。据向导介绍,民国时期,有几个书童很顽皮无忌,将老师抓起来从楼上扔下去。于是,为了教育和扶正不肖子孙,族长召集众族人在祠堂里开会,责令这几个书童的父母亲自己用批条抽打他们,以儆效尤。
枳木槽:雪峰山会战的最后一道屏障
枳木槽,位于雪峰山东麓峡谷内,是一个路边集市,也洞愉公路“雪峰山天险”的真真起点。扼守住此“要隘”,就可以阻止日军从洞愉公路翻越雪峰山,进而攻击芷江机场。洞愉公路建于1938年,又称为雪峰山抗战公路。据说,为确保守住雪峰山“屏障”,将主战场放在枳木槽以东地区,是王耀武指挥“雪峰山会战”的主要战略意图。为此,王耀武在安江设立了“湘西会战”指挥部,在枳木槽设立了战地临时指挥所。并且,将枳木槽多处路段挖断,多处桥梁准备了炸点,还在九道湾山坡上挖了战壕,修筑了三道防御工事,以防万一。据介绍,九十年代后,王耀武的后人曾经到枳木槽看过。
从洞口到江口,是几十公里的峡谷路段,山高坡陡弯急,战斗接二连三,此起彼伏,持续焦灼,有效地迟滞和消灭日军力量。从隆回到溆浦龙潭,必经大华,在大华峡谷中日两军进行了一场惨烈的激战。八十年代,我曾经从龙潭过大华到龙庄湾,亲眼看过当年中日大华对战的战场,听说当年战死人员填满了沟谷。后来,在溆浦龙潭镇修建了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去年我们单位的党日活动专程前往那里,凭吊祭拜烈士英灵。
如今,枳木槽的村民自发建起了九道湾抗战纪念馆,为阵亡烈士修暮立碑,寻找抗战遗迹,值得褒奖和点赞。我们队伍中唐启建老师的老家就在枳木槽,他就是保护和挖掘抗战历史的参与者之一。他带着我们参观九道湾抗战纪念馆、烈士墓,给我们讲述九道湾参与“雪峰山会战”的一段段往事。据说,当年战场上下来的伤员先送到枳木槽战地救护所简单处理伤口后,再分别送往大坪、安江和黔城的战地医院治疗。有老人家讲,当时伤员很多,院子里到处都是,有的不等检查处理就咽气了。停放烈士尸体的房子有三四间,都堆积了一人多高。死亡的战士,被埋在山坡路边,先是一人一处,后来多了,就只能埋在一块。我们看到了一处刻在石壁上的烈士碑文,还有后人整修的烈士墓,以及每年前来祭拜英烈的横幅。据说,附近的白马山上有葬马地,当年有一个班的国军士兵把守了一个星期,估计是哪位将领的坐骑吧。简短的参观和探寻,已让我们对雪峰山“枳木槽抗战”有了新的认识,可说是拨开迷雾,揭开了“雪峰山会战”鲜为人知的神秘面纱。
坪山塘:云端里的康养天堂
魏巍雪峰山,傲然屹立在湖南西部大地上,就像是一道“湘西山门”和“天然氧吧”,吸引着四面八方的眼球。雪峰山地处雪峰山脉的核心部位,建于1958年的雪峰山国有林场以及后来的国家森林公园是雪峰山的主要标志。雪峰山脉最高峰在苏宝顶海拔1900多米,古佛山1600多米,帽子岭1485多米。森林公园内,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既有人造的松杉用材林,更多的是天然林,林相多彩。天然矿泉水资源丰富,通过省检为优质饮用矿泉水。帽子岭上有6902电视差转台,服务范围可达方圆数百公里。帽子岭下有瑶池、天池、坪山塘等高山湖泊水面,水清照人,静影沉璧。
坪山塘,在古代曾经是湘黔古道(茶马古道)上的集市和驿所,周边的洗马、塘湾、湾溪、江口等地的百姓在此开店做生意,曾经商贾云集,舟辑往来,灯火繁荣。据说,当年诸葛亮大军就是从坪山塘翻过雪峰山西征的。如今的雪峰山,公园大门换了,康养中心进来了,洪江市国投也要来了。康养中心已投入3100万元,整修了坪山塘水面、公路和场地,建起了宾馆、鸟巢和房车露营地,可一次性接待游客数百人。现在,康养中心还没有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但四面八方的游客已闻讯而来,那就不得不开门接待客人了。在我们到达之前,已有许多自驾游客来到了坪山塘,带着小孩老人,住宾馆帐篷房车,笑意满脸。与我们同时到达的,不仅有怀化、洪江、溆浦的,还有一辆长沙客车前来。可以预见,等到坪山塘康养中心正式竣工开业,广而告之之后,一定会有更好的景象。
雪峰山,也是中药材的原产地,品种多达数十种,主要有天麻、杜仲、白术等。在我的印象中,雪峰山天麻品质很好。八九十年代,雪峰山天麻享誉全国。记得小时候,我母亲身体有恙,专程赶路一百多里,到洗马求医找药,才得以康复。在坪山塘湖湾里的房车露营地,我就看到了中药材观光种植园,感觉还真有有心人。开发雪峰山中药材资源,结合旅游休闲,将会提升雪峰山康养水平,造福人民群众。
瑶池:流传着神仙相会和养生不老的传说
瑶池,为雪峰山海拔最高的平湖,一泓奇峰秀水,长流不断,永不干涸,古来相传为西王母沐浴之地。据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瑶池是西王母与周穆王每年相会之地,两情相悦,演绎出一对神仙眷侣恩爱昆仑的传奇故事。现在,有一些年轻男女远道而来,登上雪峰山,来到瑶池边,就是为了沾沾仙气,见证爱情,以便相拥到老。
瑶池,是雪峰山顶峰帽子岭下方的天然水源地。据说,凡在瑶池沐浴过的女子均天生丽质,气质非凡,更因吸收雪峰山日月之精华、山川甘露而聪明无比。民间有“瑶池生雪峰,滴滴如甘露,沐其生丽色,浴其羞花月”之说。我看到,来这里的很多美女都在打听什么时候能开放瑶池啊,真的好想到瑶池里去泡一泡,感受一下王母娘娘的仙福。
雪峰山瑶池,又称为匡扶生命的神湖。传说,西王母在道教神仙中被称为王母娘娘,为上古女神,生于农历三月三,不死不灭,是所有女仙之首领。王母娘娘巢居于此,有玉楼九层,环绕瑶池翠水,饮之无病。她握有不死之药,能给百姓赐福、赐子、治病、化险消灾。据光绪33年《黔阳乡土志》记载,“屏山(雪峰山),县城东北二百里,自麓之巅,岩壑幽邃,上有池,水极深,能愈消竭病,……”
英雄山:雪峰山伟大抗战精神的象征
在雪峰山极顶的帽子岭上,耸立着一座巨大无比的“英雄山”石碑,由京沙题书,字体血红,苍劲有力,凡见着无不震撼人心,热血沸腾。它坐西朝东,迎接朝阳,送走晚霞,沐浴在风雨霜雪之中,魏然不动。它似用坚强犀利的目光,凝视着溆浦至武冈两百里往日“抗日最后一仗”的主战场,默默地祭奠着战场上牺牲的无数英灵,让他们长眠安息。它傲视群雄,以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豪气和力量,把极度凶残与高傲自大的日寇压在自己的脚下。
谈到雪峰山抗战历史,洪江市文联主席张锡文如数家珍,滔滔不绝。他说,“雪峰山会战”又称抗日最后一战,在抗日战争历史上具有非凡意义。当年,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失利后,妄想迫使重庆国民党政府投降,占领全中国,调集了机械化联队数万兵力多路突击雪峰山,以夺取可以直击日本本土的盟军远东唯一机场,结果遭到了王耀武部和飞虎队的顽强阻击,最后取得胜利。此战,中日双方共投入兵力二十多万人,战线从溆浦到武冈长度达到两百里,以龙潭至江口为主战场。王耀武采取层层设防,地面与空中结合,将士拼死抵抗,日军也志在必得,战斗的惨烈程度实在令人难以想象。此战,国军战死人员多达数万人,飞虎队折损一半多,战死一千六百人。“雪峰山会战”后两个月,日本在芷江洽降,后在南京签字投降。因此,“雪峰山会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是不可磨灭的一笔。
7月24日,清晨四点多钟起床,我与大家一起摸黑登上帽子岭极顶,在太阳冉冉升起的时刻,亲手触摸“英雄山”石碑,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和抗日主战场叩拜有三。在我眼里,“英雄山”这座醒目的“血字碑”,饱含着国共合作、团结抗战、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豪迈情怀,是雪峰山伟大抗战精神的象征化身,是雪峰山抗战文化的核心要义,也是雪峰山文化灵魂的最好体现,它将永远激励和鞭策后人,不忘历史,开创未来。
雪峰山:一座神奇美丽的山
雪峰山,被称为“物种变异的天堂”。雪峰山良好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雪峰山独有的资源禀赋,人类已经从中尝到了大自然恩赐的甜头。已知有杂交水稻、冰糖柑、金秋梨、雪峰乌骨鸡等在雪峰山选育成功,并从雪峰山走出去,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作为雪峰山的子孙,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并坚持不懈探索下去。
雪峰山不仅是自然的天堂,也是“人文的天堂”。雪峰山不乏现成的榜样文化。袁隆平、李必湖等老一辈本地科学家苦心奋斗多年,成功研发出杂交水稻,他们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发扬光大。雪峰道班、雪峰交警和雪峰山高山气象站涌现出了四位全国劳动模范,有的还得到过中央领导的接见。雪峰山林场建场初期,当年三千人“造林大会战”至今让老辈人不能忘怀。将青春奉献给雪峰山,“知青造林”是那个时代最闪光的记忆。如今新一届班子主动作为,开创新业迹,值得肯定和鼓励。还有6902台员工,为保通讯甘于寂寞,苦战严寒,穿过通天梯隧道,登上数十米高的天线塔检修维护,令人赞叹。
我生长在雪峰山下、成长在沅水湖畔,我敬仰和热爱雪峰山,更加祝福和企盼雪峰山文旅的快步崛起,我想,这一天不会太远!(廖开文)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廖开文
编辑:杨超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