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五联共治铸和谐 创新机制护边安——靖州构建湘黔边界协同治理新格局的实践探索

微信图片_20250321132204.jpg

司法行政工作人员为群众讲解《民法典》知识。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超 通讯员 杨荣 杨贵成 郑钰明 赵胜平 李赋桃 怀化报道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与贵州省黎平、锦屏、天柱三县接壤,边界线长达450余公里,涉及6个乡镇、19个行政村,毗邻贵州省12个乡镇、24个村,人口达2.8万余人。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山林权属、风俗习惯、经济差异等因素,边界地区曾成为矛盾多发、纠纷频发的“是非地”,影响边界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靖州县委、县政府将维护边界和谐稳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平安靖州”建设为主线,依托地域特点、民族特质和文化特色,积极做好“联”字文章,着力打造“五联”机制,从而形成了“县县协调、乡乡为主、村村交流”的工作格局。

据统计,自2018年启动边界联防联调机制以来,该县共调处化解各类边界矛盾纠纷121起,化解成功率达99%以上,未发生一起因排查不到位、调处不及时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有力维护了边界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

“组织联建”固本强基,三级联动织密防线

通过三级组织架构、跨部门协作及基层实体平台建设,靖州构建了“责任明晰、运转高效、群众参与”的治理格局。该机制实施以来,成功化解多起边界纠纷,实现接边区域长期稳定,成为湘黔两省跨区域协同治理的示范标杆,为省际边界和谐发展提供可复制经验。

机制筑基强体系,跨域同心汇合力。靖州县委政法委联合县司法局牵头联动贵州毗邻三县,构建“县-乡-村”三级联防联调体系。通过成立领导小组,逐级签订《边界联防联调协议书》,明确权责分工,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责任链条,为跨省治理奠定制度根基。

部门协同聚势能,应急联动全覆盖。整合司法、公安、民政等12个职能部门,打破行政壁垒,组建跨领域应急联调组织。统筹国土、水利、林业等专业力量,构建矛盾纠纷化解、公共安全维护、民生服务保障“三位一体”协同网络,形成“一呼多应”的快速响应机制。

政民共治强末梢,实体平台促长效。推行“政府主导+群众自治”模式,在接边村落地实体化联防联调工作室与委员会。先后与黎平、锦屏、天柱三县联合设立“界牌-猫儿塘委员会”“岩湾-乌坡工作室”“大木-竹林工作室”,聚焦矛盾调解、普法宣传、民生议事等职能,推动治理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筑牢群众自治防线。

微信图片_20250321132211.jpg

靖州大堡子镇岩湾村湘黔边境法治苗歌对唱赛现场。

“法治联宣”润泽民心,民歌普法传扬新声

2024年8月17日,在靖州大堡子镇岩湾村举办“四十八寨赶歌场”活动中,靖州司法局组织干警及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岩湾村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司法行政干警向游客及民众讲解《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乡村振兴促进法》以及“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民族团结等法律知识,指导大家遇到法律难题时该如何寻求帮助。

“台上有一首首天籁的歌曲,台下有法治的旋律,让我们在欣赏歌舞的同时,也能增长法律的知识。”游客们欣喜说道。

为增强湘黔接边苗侗聚居区群众法治意识,靖州创新“文化+法治”融合路径。依托苗、侗民族文化基因,将法律条文、调解案例转化为群众熟悉的语言符号,破解传统宣教“水土不服”困局,在深化民族情感纽带的同时,实现法治精神与乡土文化的深度嵌合。

苗歌载道润山乡,寓教于乐树新风。编制《法治苗歌谱》5万余份,录制法治苗歌DVD光碟1.4万张,借“七月十四赶歌场”等传统节庆传唱法律知识。通过苗歌对唱、万人歌会等形式,让普法教育融入日常,覆盖湘黔边界98%的村寨。

节庆搭台促交融,跨界联宣聚共识。联合贵州三县举办法治苗歌竞赛、芦笙节联欢等活动,年均吸引群众超7万人次参与。

微信图片_20250321132216.jpg

开展边界山林纠纷联调。

“矛盾联查”织密防线,常态排查防患未然

2024年12月,靖州大堡子镇岩湾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排查中发现,该村甲组村民吴某某与贵州省锦屏县乌坡村乙组村民吴某某因“后龙界”山场约1亩林地的边界争议引发纠纷。

于是,岩湾村调委会立即启动跨区域纠纷联调机制,同步通报乌坡村调委会。后经两村调委会联合勘查调解,当事人于当日达成书面边界协议,将可能升级为群体性事件的省际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除隐患,铸平安。靖州与湘黔边界地区加强联防联控、矛盾纠纷联查,确保各类隐患苗头“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

联席织网防隐患,信息联通报平安。建立省际接边县季度轮值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围绕山林权属、资源分配等易发纠纷领域开展联合研判,形成“一地吹哨、三县响应”的联防体系。通过跨区域信息互通平台,实现矛盾线索即时共享、风险隐患联合预警,近三年来,累计提前发现重大矛盾苗头12起,接边地区纠纷发生率显著下降。

三级排查守边线,属地联动固根基。构建“村每周查、乡半月巡、县每月析”三级排查机制,压实属地管理责任。接边村每周开展网格化矛盾筛查,乡镇每半月组织跨界联合巡查,县级每月召开态势分析会议。配套“双线直报”机制,要求村级排查线索24小时内跨省互通,乡镇层面48小时内共商处置方案,实现矛盾吸附化解率达98%以上。

“纠纷联解”聚力破局,跨域协作化纷止争

为切实做好边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靖州与贵州接边地区司法行政部门签订省际边界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协作协议,建立“省际联解”矛盾纠纷调解机制。

联动响应提质效,联调聚力促和谐。建立“纠纷即时通报、2小时到场响应”跨域联调机制,近三年累计联动化解山林权属、医疗事故等跨界纠纷43起。通过“分头稳控+联合施策”工作法,引导争议双方求同存异,实现调解成功率99%以上。

联调化险止干戈,跨域协作显担当。构建“双线同步响应—联合制定策略—分层攻破心防”全链条调解模式,纠纷发生后两地专班同步启动现场稳控与方案研判,以“背对背沟通”消除对立情绪,以“面对面协商”促成矛盾化解。同时,创新“多元调解不过夜”机制,在处置矛盾纠纷过程中,突出一个“快”字,确保了各类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干预、早调处,实现矛盾“不过夜”,服务不缺位。

“干群联心”血脉相融,文化共绘和谐图景

靖州推进与贵州接边地区的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实现了干群密切配合,引领撬动“共治理、齐发展、同繁荣”边界治理格局新活力,造福边界地区各族群众。

联访纾困通脉络,分级响应筑同心。建立“重点时期预警访、重大隐患专项访、纠纷调处应急访、情感联络常态访”等“四类走访”制度,形成“小问题即时通气—中问题联席会商—大难题联合攻坚”三级响应机制。近三年来,累计开展干部互访126次,协同解决道路共建、水源共享等跨界民生问题,推动接边乡镇行政效能显著提升。

文化铸魂架虹桥,节庆聚力绘和景。近年来,双边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升级打造和新建传统歌场、非遗传承基地,打造“一寨一歌圩”文化网络。联合举办“四·八姑娘节”、百寨芦笙赛、“湘黔歌会”万人对唱等品牌活动,年均吸引群众7万人次参与,带动银饰、蜡染等8类民族产业跨界合作,促成文旅产业发展,实现“文化共荣—经济共赢—民心共融”良性循环。

山水紧相连,湘黔一家亲。下一步,靖州将继续以创建平安边界为目的,以加强协作、联合防调为手段,深化边界联谊、联防、联调的工作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促进湘黔边界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杨超 杨荣 杨贵成 郑钰明 赵胜平 李赋桃

编辑:杨伶霞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h.rednet.cn/content/646947/65/1480332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县市区
  • 法治
  • 要闻
  • 政务
  • 热点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公示公告
  • 社会
  • 印象怀化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民生
  • 精彩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怀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