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乡村振兴,产业为先。一粒小小的黄精,如何撬动一个县域的大产业?近日,记者深入怀化新晃的黄精产业腹地,循着产业链的脉络,零距离对话一线的创造者与守护者。从育苗基地里的守望,到种植田间的耕耘;从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到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他们的每一份努力,都是新晃黄精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10月25日至27日,第三届中国黄精产业发展大会将在新晃召开。10月21日起,红网怀化站推出系列报道“新晃黄精产业‘新’声”,一起聆听来自黄精产业核心腹地最真实、动人的声音。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雷文霞 通讯员 彭凤华 米婕僡 蒲士宣 怀化报道
近日,记者走进新晃侗族自治县昌宏黄精加工厂,探寻一味普通“土疙瘩”如何通过传统工艺蜕变为备受市场青睐的产品。在这家千余平方米的厂房内,工人们正严格遵循“九蒸九晒”古法,手工完成每一道工序。

昌宏黄精加工厂内,工作人员正在给蒸好的黄精散热。
进入厂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整齐堆放的柴火垛。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每月消耗柴火超过20吨。向右转,几名工人正将刚蒸制好的黄精进行摊晾,浓郁的药材香气弥漫空中。靠近厨房区域,工作人员正有节奏地捶打黄精块,发出沉稳的撞击声。再向里走,一排覆盖纱布的木桶在灶上蒸制,桶底柴火噼啪作响,火焰跃动,展现出传统制作的生动场景。
据介绍,该厂目前共有12名员工,在忙碌中保持着高效有序的作业节奏。工厂主要采取订单化生产模式,客户下单后开始制作,成品大多由客户自行提货。
往期报道:
新晃黄精产业“新”声①丨张中林:种黄精收黄金 黄精种植大有可为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雷文霞 彭凤华 米婕僡 蒲士宣
编辑:杨伶霞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