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评五溪丨系统创新绘就“两山”转化新图景

微信图片_20250723215521.jpg

日前,据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怀化专场披露,“十四五”期间,怀化交出了亮眼生态成绩单——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优良率、水能资源储量均居湖南首位,2024年PM2.5平均浓度及改善幅度双列全省第一,更以5479.13亿元生态产品总值(GEP)为支撑,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高质量发展动能。这座扎根武陵山片区的城市,正用鲜活实践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绘制生动落地图景。

作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怀化破解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难题的系统性创新,已然成为全国绿色低碳发展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确权赋能是“两山”转化的核心根基。怀化突破传统资源管理模式,创新推出林地经营权“三层剥离”、水生态资源“三权分离”等机制,为河流、水库、林地等重点生态资源核发“权属身份证”,从源头破解“资源无主、责任无人担”的困境。这种产权明晰化改革成效显著,仅国有林场领域就有21个单位完成经营权确权登记,为后续价值开发扫清障碍。正如1402笔集体林权交易的活跃态势所印证,只有明确资源归属,才能真正激活市场参与生态价值转化的积极性。

核算量化是生态产品交易的关键前提。《怀化市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规范》的落地实施,让长期处于“无价可估”状态的生态产品有了量化标尺。2023年完成全市GEP 核算后,怀化并未止步,进一步探索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核算模式,成功落地全省首例“国有建设用地 + VEP”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交易,将原本抽象的生态效益转化为可定价、可交易的具象资产。这种“生态价值可量化”的思维,为碳汇、水权等无形生态产品进入市场交易奠定了基础。

交易平台与金融创新构成转化的双轮驱动。怀化聚焦林权、碳汇、水权三大核心领域,搭建专业化权益交易平台,不仅促成2075宗“湘林碳票”交易,更实现跨省碳汇流通的突破;在水生态领域,完成全省首宗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发放首笔基于水域经营权的生态资产贷款,累计水生态贷款超11亿元。金融支持同步发力,依托省级环境权益抵押融资试点,推出“林权贷”“碳汇贷”“取水贷”等26款绿色信贷产品,设立8000万元生态环境权益风险补偿基金,425亿元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07%,让“融资无路”的困境转变为“资本活水”滋养生态产业的新局面。

产业升级构建起价值转化的完整闭环。怀化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打造特色生态产业链,在中医药领域推动茯苓产业规模化发展,年交易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在竹产业、绿色食品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优质品牌。同时,擦亮“福地怀化”生态文化旅游名片,生态康养、乡村休闲等新业态持续升温。借助怀化国际陆港枢纽优势,冰糖橙、山茶油、碣滩茶等“怀乡怀品”走出国门,有效提升生态农产品的国际溢价,让生态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

怀化的实践清晰表明,“两山”转化绝非单点发力,而是涵盖产权确权、价值核算、权益交易、产业升级、金融支持的系统协同工程。如今,怀化正加快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综合服务平台,持续推进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深度融合,其探索不仅为武陵山片区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路径参考,更已然成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的标杆范例。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戴春和

编辑:杨超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h.rednet.cn/content/646955/51/1543597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县市区
  • 法治
  • 要闻
  • 政务
  • 热点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公示公告
  • 社会
  • 印象怀化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民生
  • 精彩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怀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