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省脱贫攻坚主题文艺创作推进会在怀化学院举行

红网时刻怀化12月13日讯(通讯员 黄露薇朱思翰 游异全 庞德全)12月11日,湖南省脱贫攻坚主题文艺创作推进会在怀化学院东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夏义生,怀化学院校长宋克慧等出席大会。大会由怀化学院党委副书记吴波主持。

此次会议旨在总结扶贫题材文艺创作经验,进一步激发湖南文艺原创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扶贫题材精品力作,服务国家精准扶贫脱贫中心工作,加快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建设。会议由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我校主办,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湖南省文联文艺创作与研究中心、怀化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怀化市文联承办。

宋克慧介绍了怀化学院的办学概况及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自2015年起,怀化学院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的号召,服从和服务于脱贫攻坚大局,努力从解决老百姓的思想政治问题入手,从解决他们最关心的问题着手,从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力争扶到点子上,帮到根子上,让扶贫工作获得群众认可,让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宋克慧表示,文艺家创作的热情、艺术才能与脱贫攻坚火热场景相交融,一定能够提炼出脱贫攻坚的题材,写出反映人民向往美好、追求小康的现实佳作,以此传播当代价值观念,激发更多的人关注扶贫帮困、参与共同致富。

推进会现场,余三定、游和平结合湖南省评论和创作实际先后致辞。余三定提出,扶贫除经济扶贫外,还应关注乡村生态平衡的修复。游和平提出,要把湖南脱贫攻坚的成绩与感人事迹以文学的形式展示出来,把人们努力奔向小康社会的奋斗精神表现出来。

《逐梦——湘西扶贫纪事》作者龙宁英、《乡村国是》作者纪红建、话剧《十八洞》编剧毛剑锋作为文艺家代表分享了自我创作经验。《乡村国是》的创作,历时两年多,作者深入走访了14 个省39个县的202个村庄,纪红建认为创作好的精准扶贫作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采访要全面深入,要扑下身子,贴近人民,贴近大地;毛剑锋表示,精准扶贫的题材要理直气壮地写,因为这是给老百姓带来好处的事情。评论家代表刘启林教授、岳凯华教授、张建安教授分别就新时代乡村叙事、电影《十八洞村》和报告文学《乡村国是》等作品与创作发表见解。金鹰955电台副总监张芸介绍了广播剧《“名誉村长”王新法》的采编经历与心得。

彭学明结合自己创作的报告文学《人间正是艳阳天》,畅谈了在十八洞村的经历和感受,他认为作家要像扶贫工作队员一样深入扶贫工作中去,关注这个时代,书写这个时代。

夏义生回顾总结了湖南省脱贫攻坚主题文艺创作情况,阐述了主旋律创作的重大意义、部署了我省今后脱贫攻坚主题文艺创作的任务。夏义生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湖南文艺界紧扣脱贫攻坚主题,精心组织文艺创作和文艺活动,取得了优异成果。涌现出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乡村国是》、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的《逐梦——湘西扶贫纪事》,现代花鼓戏《桃花烟雨》、话剧《十八洞》、小品《谢谢你的“渔”》,电影《十八洞村》获得第10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女演员奖等三项大奖。

夏义生认为,脱贫攻坚主题文艺创作是新时代主旋律创作的重要领域,文艺创作者要瞄准时代主题,聚焦扶贫领域,要保证作品艺术性,催生出更多脱贫攻坚题材的文艺精品,塑造更多血肉丰满的扶贫人物形象,发挥出文艺“扶智”与“扶志”的独特优势,奏响“扶贫攻坚”主旋律。夏义生强调,文艺创作者要回到文学艺术的源头,深入农村贫困地区,感受贫穷的切肤之痛和脱贫的喜悦之情;深入到人民群众中,记录脱贫攻坚战中奋斗者的足迹;要立在时代的高位,刻画脱贫攻坚的艺术典型,为人民塑像,为时代树碑,为民族立传,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艺术价值。

来源:红网怀化站

编辑:杨伶霞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h.rednet.cn/content/2018/12/18/431837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县市区
  • 法治
  • 要闻
  • 政务
  • 热点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公示公告
  • 社会
  • 印象怀化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民生
  • 精彩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怀化站首页